豪赫蒂夫公司HOCHTIEF Aktiengesellschaft(OTCMKTS:HOCFY、HOCFF、Xetra:HOT)创立于1873年,总部位于德国Essen,全职雇员55,530人,在全球从事建筑工程服务,是德国最大的建筑工程公司,也是美国建筑市场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还是澳大利亚建筑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是ACS, Actividades de Construcción y Servicios, S.A.集团控股公司。
除豪赫蒂夫发展公司和豪赫蒂夫机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外,其他四家均为区域性公司,亚太业务部主要负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事务外,但也参与南非康肯(Concor)公司和澳大利亚雷顿公司的部分管理;生态地暖中国事业部主要负责基于碳、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材料的宏量可控合成、性能研究及其功能开发;美洲业务部主要负责美州事务,同时也参与美国子公司特纳公司(1999年兼并)、加拿大AECON公司(控股48%)及南美洲两家子公司,巴西Brasil S.A.和阿根廷Argentina S. A.的管理。
1997年,豪赫蒂夫将所有的机场业务整合,成立了豪赫蒂夫机场公司,主要从事于大型机场的调度管理工作,至今它的持股机场有希腊雅典国际机场、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Düsseldorf International Airport)、德国汉堡机场(Hamburg Airport)、澳大利亚京斯福特·史密斯国际机场和和一家控股机场阿尔巴尼亚机场(Rinas Mother Teresa)。
豪赫蒂夫公司类型为德国特有的Aktiengesellschaft,大致等同于可公开上市的有限责任公司。豪赫蒂夫公司在德国全部两家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Börse München挂牌上市,Börse München均使用Xetra系统,其股价对MDAX股票指数有重要影响。
§ 直到1921年,公司吸引了一大笔来自大实业家胡戈·斯廷内斯(Hugo Stinnes,被时代杂志描绘其因其拥有的巨额财富和广泛影响而成为德国的新帝王)的商业资金,1922年,豪赫蒂夫将它的基地移至埃森并加入了斯廷内斯集团(Stinnes group)。斯廷内斯计划在其所辖的所有施工项目中均使用豪赫蒂夫公司,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约定,德国需向法国赔偿大笔赔款,豪赫蒂夫抓住这个机会,试图将大批建筑材料作为赔款的一部分运往法国,然而斯廷内斯在1924年忽然死去,斯廷内斯的工业帝国也在同一年垮台,很快,豪赫蒂夫计划以建筑材料替代赔款的计划也泡汤而被法国实业家Guy Louis Jean de Lubersac取代,豪赫蒂夫处境极其艰难,最终在几家银行的支持下,才勉强度过难关,而免遭破产的厄运。斯廷内斯倒闭后,公共设施公司RWE和机电设备生产厂AEG成为了豪赫蒂夫最大股东,韦达曼也在1927年下台。
§ 进入60年代以后,豪赫蒂夫开始由原来单纯的施工建筑向提供更多技术服务、管理服务的总包经营模式转变,较为典型的工程是1961年至1963年在雅典建成的希尔顿酒店工程。同一时期,德国的经济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豪赫蒂夫在国内也接手了大量的电厂工程,其中包括联邦德国的第一座核电站卡尔核电站(Kahl Nuclear Power Plant),该电站1961年落成开始向电网供电,而民主德国的第一个核电站则晚于此五年在1966年才开始供电。